以创新之火守护生命之光——记"封"火出行团队的创新突围

发布者:彭巧胤发布时间:2025-04-30浏览次数:10

在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里,一群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年轻人,正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的创新传奇。封火出行团队在学院指导老师和校内双创平台的全方位支持下,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防护材料,为新能源汽车装上了安全铠甲。

破局:从行业痛点中诞生的科研使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但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引发的惨烈事故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这背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家庭伤害刺痛了每个人的心。电池失控燃烧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团队负责人冯雨涵同学在企业实习时发现新能源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她朴素的想法在学院得到了支持。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来自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技术等专业的8名学生迅速组成跨学科创新团队,在双创基地的实验室里开启了攻关之路。学院导师团队和校企合作专家从项目选题到技术路线给予全程指导。双创基地不仅提供了很多实验设备,还通过项目路演+资源对接模式,帮助团队对接企业需求,让实验室成果有机会直接面向市场。

  突围:从攻坚克难中找到淬炼成钢的勇气

  经过前期调研,团队总结出了国产防火硅胶泡棉存在成碳性效率低、防火性能差,制品发泡难、良品率低以及国外垄断、成本高的痛点问题。封火出行团队在老师指导下开始攻克这三个痛点团队成立之初,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是硅胶材料的“先天不足”。传统硅胶遇高温易分解,残留物松散如沙,无法形成有效防火屏障。为了攻克难题,封火出行团队连续奋战两个月,根据实验结果不断调整思路,合成了新型硼掺杂过渡金属成碳纳米催化剂。以此为基础,团队同时获得两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支持,聚焦核心痛点,团队分组攻关,历经近三年时间,通过上千次的实验,实现了技术痛点的突破,完成了产品的小试和中试。

 亮剑: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蝶变

三大核心技术的突破如同三把钥匙打开了产业化的大门,成功实现了像成碳催化剂,稳泡剂,热防护材料成品的转化落地。在校内双创基地的支持下,团队与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内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部分产品被企业应用验证。项目目前正依托学校的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平台,联合比亚迪、理想等多家上下游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协同攻关。


攀登:书写新能源安全领域的青春答案

 如今的火出行团队已入驻学院创新创业基地,新的攻关正在展开。“平安出行,你我同行”,封火出行团队的同学们正以青春之名,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华章。他们用创新之火熔铸科技之光,在守护生命安全的征程上,写就属于中国新材料人的担当。